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_合规的股票杠杆平台_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正规的网络配资炒股 郁达夫在安庆
正规的网络配资炒股 郁达夫在安庆
发布日期:2025-09-22 22:13    点击次数:98

正规的网络配资炒股 郁达夫在安庆

(来源:新安晚报)正规的网络配资炒股

转自:新安晚报

1945年8月29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约半月后,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暗杀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郁达夫遇难80周年。在郁达夫50年的人生中,共三次到过安庆,时间总计近一年,这段时光为他日后创作以安庆为背景的小说打下基础,他留下的有关安庆的文字更是成为宝贵财富,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安庆是“郁达夫第二故乡”。

英文教习

1921年10月1日,26岁的郁达夫接受安徽法政专门学校的邀请,乘船前往学校所在地安庆。他将任英文教习,月薪200元。这是郁达夫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份高薪的工作。

说起郁达夫任教,还有段插曲。

1921年9月13日,郁达夫从日本回国。在此前的6月,他和郭沫若、张资平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创造社。郁达夫抵沪当天就与郭沫若一起拜访了上海泰东书局老板赵南公。赵南公是一位豪爽且精明的生意人,他接纳了郁达夫,却提出包膳宿不发薪资。因此,郁达夫虽然名义上在泰东书局主持《创造季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实际却没有稳定的收入,再加上1920年刚刚和孙荃结婚,小家庭首先面临的就是经济压力。

展开剩余80%

早在1921年8月中旬,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光明甫(1876-1963,名光升,字明甫,民国时期教育家)曾委托赵南公找一位英文教师,开出的月薪是200元。面对不菲的薪水又急需用钱的现实,在郭沫若的推荐下,郁达夫决定前往就职。

10月1日夜,他乘船到了安庆,在那里一直待到学期结束。第二年1月,他离职去东京完成学业。当年秋天,取得东京帝大学位证书以后,郁达夫返回安庆继续教书。这次他升格成为英文系主任。

郁达夫任教的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是当时安徽省唯一的经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私立江淮大学,1915年转为公办,校址在今天的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

在当时200元月薪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类比下——李大钊1921年被北大聘为史学系教授,他的月薪就是200元。郁达夫在长达12年里辗转北京、上海多个学校任教,薪水却数在安庆时最高。之所以开出如此高的薪水,缘于校长光明甫的眼光——安庆是个小城市,如果不给予高薪水,怎么能吸引名教授来?光明甫于法专开启高薪聘请人才传统,其后在法专基础上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学予以延续。

安庆留痕

1896年,郁达夫出生在“只有瑞士的日内瓦湖差可仿佛”的富阳。富阳有着绝美的山水风光,是南朝吴均笔下“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

郁达夫出生时,郁家已经家道中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细腻、敏锐、自卑、感伤,对于苦难更为敏感,同情弱者,为郁达夫日后文学创作中的“零余者”形象打下了基础。

郁达夫读书聪明也很勤奋。1913年9月,郁达夫赴日本留学,第二年就考入了对日本人来说也是难度很大的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预备班。1916年秋,他转入该校文法科。四年里,“共计所读的俄、德、英、日、法的小说,总有一千部内外”。1919年他顺利升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系。在郁达夫回国后的教学生涯里,他曾在北京大学教授“统计学”——这是不折不扣的理科了。可以说,郁达夫是文理兼通的天才。

郁达夫文采更是令人叫绝。在日本留学期间,郁达夫在上海《神州日报》、杭州《之江日报》以及日本杂志上都有诗作发表。同时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1920年前后,完成《银灰色的死》《沉沦》等多篇著名小说。1921年10月,他出版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

来安庆时,郁达夫已不是无名小卒。对命运如此安排,内心多少有些不甘。多愁善感的郁达夫对即将开始的英文教习生涯显得有些抵触。这样的心情在1921年10月2日,郁达夫来学校第一天的日记中隐约可见:“在江湖上闲散得久了,一到了此地来服务的时候,很觉得恐俱(惧)的。”不过,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第三天,郁达夫去学校附近的菱湖散步:“菱湖公园和颐和园一样,是模仿西湖的。夕阳反射到残荷中间的吕祖阁的红墙上,鲜艳得很。”甚至还有闲情在菱湖的吕祖阁“纯阳殿”求了一签。签语中的“自去自来孤燕子,依依如失主人公”似乎验证了刚回国不久的郁达夫的命运。

若干年后,郁达夫曾深情地追忆在安庆的时光:“江南江北界线上的A城,兼有南方温暖的地气和北方亢燥的天候,入秋以后,天天只见蓝蔚的高天,同大圆幕似的张在空中……我尤爱西城外和长江接着的一个菱形湖水旁边的小山。早晨起来,拿着几本爱读的书,装满了一袋花生水果香烟,我每到这些小山中没有人来侵犯的地方去享受静瑟的空气。看倦了书,我就举起眼睛来看山下的长江和江上的飞帆。”

郁达夫在安庆教书也吸引了一批新文学爱好者,著名报人张友鸾回忆起那次偶遇:“一九二一年,我在安庆一中读中学……一个阴雨天,我们正在工业专门学校的门前卖书,来了一位并不显眼的男子……我们便乘机向他推荐《沉沦》,说这部小说如何如何好,是郁达夫先生的近作,劝他买一部。那人听了,微微一笑:‘我就是郁达夫’。”

1922年1月,郁达夫为了完成后续学业,离职去了日本。秋季学期到来的时候,他拿到帝大的毕业证后回到安庆,继续担任英文教习兼英文系主任。这一次,妻子孙荃和他一起。1923年2月他再次离开安庆。

1929年9月29日,郁达夫自上海第三次抵达安庆。这一次他来到创办不久的省立安徽大学,教授“文化概论”,月薪340元。时隔8年,郁达夫已名满天下。《安徽大学校刊》第二期为此刊发了一则“特载”:“本校特聘教授郁达夫先生,业于9月29日由沪到校……”然而,一周后,由于情势突变,郁达夫“从安庆坐下水船赴沪,行李衣箱皆不带,真是一次仓皇的出走”。自此,郁达夫再没踏上过安庆这片土地。郁达夫离开安庆的原因,至今仍是人们谈论的话题。

异国牺牲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郁达夫表示“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他数度赴前线劳军,远走南洋以后,仍坚持以报纸、期刊为阵地,“为努力宣传抗战”而积极撰写政论、随笔,组织义演、义卖,发动集资、募捐,用各种方式鼓舞和支持国人坚持抗战。

在印尼时,他利用被日本宪兵拉做“通译”的机会,尽力保护华侨和当地抗日民众。1945年8月29日,因日本宪兵“惧其他日为文泄日军实相”,郁达夫被暗杀于苏门答腊。

安庆是郁达夫的首个任教地域,他创作了三篇以安庆(小说里以A城指代安庆)为背景的小说:《茫茫夜》《秋柳》《迷羊》,真实而艺术地还原了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也是从“性的苦闷”转向“生的苦闷”的典型代表。郁达夫的名字不仅铭刻在中国文学史上正规的网络配资炒股,更镌刻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

发布于:北京市

相关资讯